我院成磊老师与香港城市大学研究者合作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IF = 9.9, 3/89)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She is seeking attention: Women’s self-objectification and hostility toward peer selfies”。

随着社交媒体产品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上发布个人自拍照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网络行为。自拍主要展示的是个人外貌或身材,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和评估,这与自我客体化概念(指将自己的身体视为被观察和被评价的对象)密切相关。因此,自我客体化与自拍行为之间的双向关系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表明,那些具有较高自我客体化水平的个体更频繁地参与自拍活动,并通过自拍来满足他们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和期许。同时,通过不断地将自身形象置于公众视野中,个体可能会更加强调外在表现,从而进一步强化自我客体化的倾向。然而,这些研究主要聚焦在自拍者视角,却忽视了自我客体化对观察者理解和对待他人自拍的影响。针对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探讨了自我客体化如何影响女性对其他女性自拍发布行为的认知,以及随后的态度和行为反应。

高度自我客体化的女性通常会从观察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外貌和身材,并将此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重要标准。因此,她们在社交媒体上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呈现,以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有趣的是,依据社会投射理论,她们可能也会将这种内在动机有意或无意地投射到其他女性身上。换言之,高自我客体化的女性会认为其他女性与她们一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拍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并炫耀自己的外貌或身材。

然而,这种动机投射可能会加剧高自我客体化女性对其他女性自拍的敌意。首先,对自拍行为背后的自我服务动机的预期会降低他们对自拍者真实性的感知,因而减少了对自拍者的好感度。其次,对于渴望获得他人关注的高自我客体化女性而言,其他女性的注意寻求行为显然会被视为一种竞争威胁,从而导致她们更有可能去贬低其他女性的自拍。基于上述推理,本研究提出高度自我客体化的女性会认为其他女性发布自拍是为了寻求他人关注和赞赏,进而会对这些自拍表现出较强的敌意倾向。


研究者开展了4项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和操纵女性的自我客体化水平,并且通过模拟社交媒体上的真实评论行为(Selfie-Tagging Task)来衡量敌意倾向,为上述理论模型提供了相关和因果证据。这些发现弥补了从观察者视角理解女性自我客体化与自拍评价的研究空白。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b.2024.108214

 

延伸阅读:

Chen, S., van Tilburg, W. A., & Leman, P. J. (2022). Self-objectification in women predicts approval motivation in online self-present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61(1), 366–388. https://doi.org/10.1111/bjso.12485

Chen, S., van Tilburg, W. A., & Leman, P. J. (2023). Women’s self-objectification and 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 on social media.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47(2),266–282. https://doi.org/10.1177/03616843221143751

Wang, X., Chen, H., Chen, Z., & Yang, Y. (2021). Women’s intrasexual competition results in beautification.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2(5), 648–657.https://doi.org/10.1177/19485506209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