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期两周的个性化培养周落下帷幕。在此期间,我院开设系列讲座由人工智能与心理学跨学科、认知神经科学系列技术培训与心理学专业前沿三大模块组成,以科学严谨的课程设计、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前沿专业的知识输出,吸引全校逾千名师生参与,掀起一场跨学科思维碰撞的学术热潮。

  从思维语言到人格培养、从情感智能到心理健康、从了解到应用,多维度多角度地人工智能与心理学跨学科全方面融合。我院博后王渊博开展《当AI遇见心理学:探索思维与语言的数字边界》讲座,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揭示大语言模型与人类自然语言在数时代的交互关系孟现鑫副教授的《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培养健全人格》强调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中,我们应该具有清晰地自我认知,并结合生活案例生动且具体阐述了客体关系理论。尹彬副教授开设讲座《情感智能路在何方?》,以“AI能否真正理解情感”切入,通过“理论思辨-实证研究-场景应用”,展现情感智能涵盖的范畴及其在教育、医疗、养老、决策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并直面科技伦理挑战。詹鋆副教授《AI心理伙伴:数字时代的双刃剑——当心理学遇见算法关怀》围绕“AI心理咨询”展开探讨,使用AI心理服务已逐步融入大学生生活,展开讲解了AI是如何“假装”共情,提醒学生需注意AI的双刃剑作用,在使用AI的同时也要注意甄别。


认知神经科学系列技术培训由我院实验中心主办,聚焦脑电(EEG)、眼动追踪、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经颅磁刺激(TMS)四大设备,通过“理论奠基+实践赋能”的创新模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深化科研思维,培养跨学科协作能力,更深化了对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范式的理解。为未来学术研究与应用转化注入新动能,推动学院学术创新迈向新高度

 心理学专业前沿相关讲座《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亲密关系》《解码智力测验》《是谁来自山川湖海?文化与社会生态心理学》《如何做恋爱心理咨询》等吸引了全校各专业学生踊跃参加。讲座结束后,学生纷纷表示受益良多,讲座内容超出预期,增强了他们对心理学实用性的认识,心理学跨学科的应用价值也为其他领域的学生打开了新的思维窗口。

 据悉,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午间新时空》报道我校个性化培养周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我院博后王渊博的《当AI遇见心理学:探索思维与语言的数字边界》讲座受到广泛关注。尹彬副教授开展的《情感智能路在何方?》讲座也同样脱颖而出,被校教学督导团评为“五星级金课”,同时学生信息员团队也对黄莲琼副教授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亲密关系》大力推荐。

 当算法遇见心灵,当技术碰撞人文,心理学院以一场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学术盛宴,为新时代心理学人才培养写下生动注脚。这场跨越学科边界的探索之旅,不仅让学生“听见未来的声音”,更为心理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播下充满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