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辛聪老师和陈幼贞教授在《心理学报》2025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7~11岁小学生前瞻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及其认知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前瞻记忆双任务范式和所有权范式,首次系统探究了小学生前瞻记忆自我参照效应及其认知机制。
自我参照效应是一种稳定且可靠的现象,指当记忆材料与自我相关时,其记忆效果优于其他编码条件。尽管回溯记忆中自我参照效应已被广泛证实,但在指向未来记忆中的研究非常有限。7至11岁是儿童自我概念快速发展的阶段,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自我表征和认知加工能力差异,可能影响前瞻记忆自我参照效应表现。另外,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使所有权范式在小学生前瞻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研究中更具优势。该研究表明,通过所有权范式,在7至11岁小学生中能发现较为稳定的前瞻记忆自我参照效应,且高年级小学生产生了更大的效应。前瞻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产生会消耗认知资,且认知资源会根据任务情境灵活分配,并呈现出动态加工的特点,支持了认知资源密集型动态加工。
该研究从认知资源的灵活分配角度出发,首次尝试提出了前瞻记忆自我参照效应属于认知资源密集型动态加工的观点。前瞻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加工过程中,认知资源的分配不是静态不变,而是根据任务情境进行动态调整。认知资源不足时,个体会优先分配认知资源给与自我相关的前瞻记忆任务,这种动态加工过程反映了认知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和对自我相关信息的优先加工机制。该理论针对性解释了前瞻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加工机制,细化了认知资源的动态分配模式,并强调动态加工的灵活性和任务情境适应性。
论文信息:辛聪, 陈幼贞*, 田蜜, 刘国雄*. (2025). 7~11岁小学生前瞻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及其认知机制. 心理学报, 57(5), 775791. (*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psych.ac.cn/xlxb/CN/10.3724/SP.J.1041.2025.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