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和引导家长了解网络沉迷背后的心理原因,帮助孩子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更好地促进亲子沟通,近日,我院关工委程利国教授前往福建师大附小开展《网络沉迷现象的心理分析》专题家长心理工作坊活动及“自控力成长训练营”亲子团辅活动,为促进福建师大附小家校共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充分体现我院关工委“五老”教师致力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一)《网络沉迷现象的心理分析》专题家长心理工作坊
2024年4月16日,《网络沉迷现象的心理分析》专题家长心理工作坊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行,程利国教授到校主讲。
专题会上,程教授站在心理咨询学术发展前沿阵地的角度,从精神分析流派自体心理学入手,剖析了出现亲子矛盾的主要原因来自家长,引导家长反省孩子与家庭的互动会产生满足“自恋性需求”的心理成果。程教授指出,网络是否成瘾的标准并不是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而是要看孩子是否放弃学习,这是最灵敏的标准。进一步指出,比学习分数更重要的是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网络成瘾心理辅导工作的重点就是与孩子共情,调动积极心理,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学校心理咨询室重点选取三组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控力成长训练营,通过亲子团辅活动更有效地做好网瘾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亲子团辅活动之自由意志与责任感的协调训练
4月23日下午,“自控力成长训练营”第一次亲子团辅活动在福建师大附小心理咨询室如期开展,本次主题为“自由意志与责任感之间的协调训练”。程利国教授主持并开展团辅活动,现场邀请了三组家庭代表参加。
活动伊始,团体成员签署保密协议,确保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尊重个人隐私。而后,程教授指出人生有三种活动,学龄前的孩子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开始以学习活动为主,第三种就是工作后的职业活动。作为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活动,而自控力则是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规则。接着,邀请现场的三组家庭针对孩子自控力进行开放式的书面他评和书面自评,完成自控力成长量表,并自由发言表达想法。
活动过程中,程教授引导孩子和家长探讨行使自控力的潜意识动因,确立以责任感为核心的价值导向。结合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程教授启发家长要修炼自己的内心,给予孩子积极的能量,孩子的自控力是从他控到自控的过程,一切来源于家长的信任。家长们表示非常受用,期待第二次更深入的团体辅导。
(三)亲子团辅活动之亲子互动过程中的共情训练
4月30日下午,“自控力成长训练营”第二次亲子团辅活动在福建师大附小心理咨询室如期开展,本次主题是“亲子互动过程中的共情训练”。程利国教授主持并开展团辅活动。
在活动开始前,三组家庭反馈了本周亲子互动的情况。程教授提到共情训练至关重要,所谓共情即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也称为“脱自我中心”。
接着,程教授引导三组家庭思考如何共情,并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指出啰嗦会造成孩子的自我怀疑,作为家长要避免通过纠正孩子的情绪来滋养自己,学会相信孩子。
程教授阐述共情是双方在情感有共鸣,而后更容易接受对方的建议。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理解孩子,无条件接纳情绪这是初级共情,更高级的共情在于把内心深处蕴藏的强大的积极要素呈现在意识层面上。“包容不是纵容”,如果家长带有恐吓威胁的成分,就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建议给予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间和习惯,让他们学会自我纠正。程教授的指导引发家长们进一步思考。
(四)亲子团辅活动之自主学习中的定力训练
5月7日下午,“自控力成长训练营”第三次亲子团辅活动在福建师大附小的图书馆录播教室顺利开展。本次主题是“自主学习中的定力训练”。程利国教授主持并开展团辅活动,我院见习生到场学习。
在活动开始前,三组家庭反馈了本周亲子互动的情况。程教授分析道,所有的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对着干的,希望爸爸妈妈鼓励滋养自己,如何让孩子将注意力从游戏活动转移到学习活动,如何让他获得幸福感是家长关注的重点方向。
本次团辅活动聚焦的是自主学习定力训练,旨在引导家长把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放在首位,把孩子的自我悦纳、自我肯定作为心理建设的核心工作,从孩子的现状出发,不嫌弃、不抱怨、不贬低孩子的自体感,最终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程教授严肃指出,用学习的分数来衡量自恋性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这是误区。鼓励家长要及时肯定孩子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激发其内在力量成长起来。现场讨论氛围热烈,家长们表示收获颇丰。
本次“摆脱网络沉迷,提高学生自控力”的主题亲子团辅活动将持续开展六期活动,为促进福建师大附小家校共育提供更加专业化、精准化、有效性的指导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