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禁止的,人越感兴趣,越想得到,这是人的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来人们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使人们充满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或尝试它。这一现象被称作“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受害者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的缺失在受传者心理形成了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这种“期待——召唤”的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

 

上帝在东方的伊甸,为亚当和夏娃造了一个乐园。那里地上撒满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异卉,非常好看;树上的果子还可以作为食物。园子当中还有生命树和善恶树。上帝让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让他们修葺并看守这个乐园。上帝吩咐他们说:“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你们可以随意吃。只是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以吃,因为你吃了它就会死。”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幸福地生活着,履行着上帝分配的工作。

 

伊甸园中那颗善恶树,是上帝为考验人的信心而设置的。撒旦原是上帝的天使,后来堕落成为魔鬼和恶灵的首领。有一天,他以蛇的形状向夏娃显现,蒙骗夏娃说:“那棵善恶树的果子特别好吃,你们吃了不一定死,上帝禁止你们吃它,是因为你们吃了果子,眼睛就亮了,你们便和上帝一样知道善恶了。”

 

夏娃见那树的果子非常漂亮、诱人,而且听说吃了它还可以具有与上帝一样的智慧,就把上帝的告诫抛到了九霄云外。她摘了那本来禁止摘的果子,吃了。她又给了亚当,亚当也吃了。顿时,二人的精神世界澄清了,明晰了。他们开始分辨物我,产生了“自我”的概念。他们无比沮丧地发现,自己赤裸着身体,是羞耻的事情,于是他们用无花果果的叶子为自己编织了裙子,来掩饰下体。


上帝到园中行走,亚当和夏娃听见他的脚步声就躲了起来。上帝呼唤着:“亚当,你在那里?”亚当对上帝说:“我在园中听见您的声音,就害怕,因为我赤身裸体,我便藏了起来。”“谁告诉你赤身裸体的呢?难道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以吃的那棵树上的果子吗?”亚当辩解说:“您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把那棵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上帝又问夏娃:“你都干了些什么呢?”夏娃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于是上帝责罚罪魁祸首的蛇说:“你既做了这事,就必受诅咒,比一切的牲生禽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上帝接着责罚夏娃道,“我要增加你怀胎的苦楚,让你恋慕你丈夫,而你丈夫必管辖你。”最后,上帝对亚当说,“你既听从了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棵树上的果子,土地必因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须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因为你是从土里创造出来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禁果分外香,禁果格外甜,越是不让做的事,越是禁止做的事,人们越是想做因为它敢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这个关于人类远相的故事,暗示了人类的本性中具有根深蒂固的“禁果效应倾向。

 

 文章转自福建省心理学会

http://www.fujianpsy.com/xlyy_view.aspx?id=503 

责任主编:江语童

     内容选自《荒诞心理学》,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