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一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女子因没能抓住他坐地痛哭。据悉,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其母称,当时正驾车载着男孩,他因
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批评后跳桥。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
事情发生后有很多的文章具体讲述了发生的原因:在视频中,我们看到在车流突然停下的小轿车,母亲从车前面走出来,打开后车门责骂。不久后那个在车里的男孩就打开车门,一边擦着脸上的泪水,一边不顾身旁来来往往的车流冲向旁边的大桥,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母亲追赶不及,痛苦地跪倒在地。这之间只有短短几秒,但一个年轻的生命去就这样离去。
有些讨论父母该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关键在于多沟通,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孩子在对待事情上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父母只需在孩子犯错误时加以引导,但要有适当方法,多关注孩子内心所想,少挑刺多鼓励。
有些从如何调节、控制情绪入手,认为父母在对待愤怒的时候,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从对方角度思考为什么。
而我今天想讨论的是“为什么今天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变差了?”
心理承受能力,指的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从狭义的角度看,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承受力与先天的神经特征有关。从广义的角度看,心理承受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挫折等非自我性环境信息的处理程度。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了就是没了,不会因为后悔而再来一次。然而许许多多的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像那个17岁的男孩一样轻易地放弃了生命,让人悲痛。
原因可能有这些:
1.父母的过分鼓励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过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即归因于四个方面:个人努力、个人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孩子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从小到大,如果父母总是过分的夸赞他,就会使得孩子形成自我良好的形象,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就更难接受,因为理想中他们认为他们足够优秀与现实中的强烈反差。
其实过分鼓励的缺点早之前就有一种说法,“捧杀”,即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被吹捧者骄傲自满、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失败。
2.没有一起分担的人
父母有时候会发现,有时候说着说着孩子的问题,孩子开始还会承认错误,但却在一些话后突然很生气甚至哭起来,然而父母却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孩子的心很小,有些话总是藏不住,有些烦恼无法倾诉,就会积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块“禁区”,平时不显露出来,但当有人的行为或是话语触碰到“禁区”的时候,就会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压垮孩子。
人生活在社会上离不开社会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社会支持良好,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就高,他的心理适应性就良好;反之,社会性支持差,人的心理适应就差,因而很小的刺激就易造成心理问题,产生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较低。
对此,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坚韧性人格(Kobasa),完整的坚韧性人格结构同时包括3个成分:承诺、控制、挑战。它是一种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伤害的个人特质。
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够接纳孩子的小错误,合理的引导他、陪伴他,与他一起分担他的忧虑,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认真对待自己,认真对待生命,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
就像我们叶导之前想对孩子们说的一段话,给我留了很深的印象,“即使你很苦,很累,没有人理解你没有人能帮助你,但你一定要知道一定有人与你有相同的经历,他们理解你,帮助你,而你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她们。”
文章转自福建省心理学会
http://www.fujianpsy.com/xlyy_view.aspx?id=481 ;
(责任编辑:心理学院2018级陈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