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我们在激烈地讨论巴黎圣母院的焚毁是否值得惋惜的时候,那无法被忽视的、平日里根本不会出现的对他人的敌对情绪与极高的道德感,究竟是来自于什么?或许,宗教启动会给你答案.

    415日晚,法国首都巴黎的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受损严重。416日,经过消防队员连续几个小时的努力,大火已得到有效控制。据报道,在大火中,大教堂部分珍贵的玫瑰花窗已被损毁。举世闻名的建筑物被毁,世人在震惊之余,也围绕着巴黎圣母院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到底要不要热切地关注这场巴黎圣母院的大火?

 

    现有的舆论场比较混乱,说什么的都有。提到“火”与“瑰宝”,有人自然就联想到了圆明园被烧,而且说圆明园被烧是遭受“屠杀”,巴黎圣母院被烧是“自杀”。因为巴黎圣母院起火是因为翻修改造失火,而圆明园当年被烧,完全是拜英法联军所赐。这样说,很多公知自然不乐意了,说这是“狭隘民族主义”。央视网官方微博的评论就是:“巴黎圣母院火灾怎能与火烧圆明园混为一谈,狭隘的民族主义可休矣”“因为某些历史情结将仇恨发泄在无辜上是狭隘的,更是可怜和可悲的。”无论怎样,在家国情怀、人类共同命运与个人道德上,人们激烈地讨论着,使我们不禁产生一个问题:世上有待保护的文物有很多,为什么只有巴黎圣母院引发了这么高的讨论度?其中一个显眼又隐蔽的因素,极有可能是因为它是一座“宗教建筑”。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的饶婷婷等人认为,”宗教启动(region priming)能够促进人们 的道德行为, 督促人们严守道德原则。”[1]

    宗教有广阔的内涵, 启动宗教不同部分的内容可能激活不同的心理结构, 因此除了根据宗教 刺激呈现的方式对启动范式进行分类外, 根据宗 教刺激内容的不同对启动范式进行分类也很重要。Ritter Preston (2013)调查了一般人心中宗教刺激形成的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 将宗教启动内容分为了三类:主体(agents, 如上帝、天 使)的启动、精神(spiritual/abstract, 如信仰、信念) 的启动和机构(institutional/concrete, 如圣地、圣经) 的启动三类。?有研究者认为, 宗教启动会引发一系列的道德感及其表现,譬如增加亲社会行为,减少非规范行为与改变人们的道德判断风格,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同时也有研究认为,从行为层面上看, 宗教启动并不一定会使人更加道德。即使有, 也 都是指向宗教内群体的道德行为。对偏见的研究发现, 宗教人士相对于非宗教 人士而言对外群体的偏见更大(Hall, Matz, & Wood, 2010)。宗教启动可能直接激活了身份的区分。Carpenter Marshall (2009)关于道德伪善的 研究发现, 宗教信仰不能降低道德伪善行为。 Galen (2012)还认为, 由于宗教信仰者容易借神的 名义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他们更加难以认识到自 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总而言之,虽然宗教启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道德行为,使其更加符合道德规范,但是却容易使人对别的道德群体产生敌对情绪。

 

    而在“巴黎圣母院”事件的舆情里,如果从“巴黎圣母院作为宗教建筑与宗教信仰的结晶,在舆论中对人们产生了宗教启动”的角度来看,无论宗教启动在道德感中起着消极作用还是积极作用,都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关于圣母院舆情的讨论情况:无论是在民族情感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每一方的观点都将其上升到了新的道德准则的高度之上;而双方对于与自己不相容的观点都产生了比以往的观点冲突中更加激烈的敌对立场。人们对于道德判断与道德标准的感知毫无疑问提高了,但也变得更加充满敌意。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在饶婷婷等人的研究中提到,“宗教启动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从一方面来看, 有些研究发现宗教启动能够促进人们 的道德行为, 督促人们严守道德原则。而从另一方面来看, 有的研究也发现宗教启动加重了群体之间的界限, 当群体之间的价值观相冲突时, 更加剧了群际之间的冲突。在不断探索这些心理效应的过程中, 大量的重复验证研究对前人的结论 提出挑战, 不稳定的研究结论又反过来推动了实 验范式的创新和研究主题的扩展。”看来,在彻底了解宗教启动的作用机制之前,对于有关于宗教启动的舆论场中的混乱现象,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1]饶婷婷, 喻丰, & 杨沈龙. (2018). 宗教启动会使人更加道德吗?. 心理科学进展, 0-0.

 

 

 

 

文章转自福建省心理学会

                                           

                                               (责任编辑:心理学2018级王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