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当有一个人向你提出了某项要求,你答应了,你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对的事,是在帮忙,可是左想右想,心里却十分不舒服,感觉哪里不对劲,甚至有些愤怒。

    这种情况说明你可能遭遇了心理控制术,你在意识层面认为自己做的没错,但情绪却不会撒谎。

    上面讲到的这些有些抽象,我们来举个栗子。

    贝蒂常常因为丈夫的行为产生上述感觉,她说她的丈夫总会有办法让她让步。

   “他几乎从来不告诉我他要什么,如果我不顺从他,他就会沮丧地出去散步。他一般会这样做:先深深叹一口气,当我问他怎么了,他就会痛苦地看着我,说:“没什么。”然后我就得拼命思索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会坐在床边告诉他,如果我做了什么惹他生气的事,我很抱歉,但至少得让我知道原因;大概一个小时后,我才会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

   仔细分析贝蒂的描述,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似乎被扭曲了,正是这些被扭曲的东西,使贝蒂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我们来分析一下被扭曲的是什么?

   1.施暴者与受害者的角色

   贝蒂的丈夫在用特殊的方式告诉贝蒂,是你伤害了我,让我难过、悲伤。而贝蒂内心中则被激发出一种罪恶感,为自己的行为自责不已。表面上看起来贝蒂是施暴者,她的丈夫是受害者。然而,实际上,贝蒂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在这段关系中,她是被控制、索取的对象,而丈夫则是一位沉默的暴君,在不停地强迫贝蒂妥协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2.责任的划分

   贝蒂的丈夫善于通过利用自己的悲伤激发他人的罪恶感而获利。在他们心中,只要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就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他们认为满足需求的责任不在于自己,在别人,同样,因为他们总是自认为是受害者,所以也会觉得努力改善关系的责任也不在自己,在别人。而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负面结局常常是由他们提出的过分要求导致的。

    实际上,案例中提到的这种控制术只是心理控制术中的一种,在《情感勒索》这本书中将贝蒂丈夫这类人称为“悲情者”,他们善于展现自己的悲伤,通过激发他人的罪恶感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暗示别人,“如果不照做,他们将受苦,错就全在你了”。

    这种控制术属于一种二分法:即错误都在别人,而不是自己。

    除了悲情者以外,书中还提到了“施暴者”、“自虐者”、“引诱者”,这些人在控制他人方面同样有着高超的技能,几乎不需要依靠意识的努力就可以将技能发挥地淋漓尽致。

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勒索的发出者并非是故意而为之,他们在使用勒索手段时常常不需要意识的努力的,他们的受害感、委屈感、愤怒感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一边伤害、勒索别人,一边感到委屈和痛苦的情况是很可能发生的。所以,关系中一旦发生了情感勒索,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常会转变为一种难以控制的局面。

   那么,怎样摆脱情感勒索,远离这种消耗型人际关系呢?

   1.我们需要识别情感勒索

   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总结了情感勒索的六大特征: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如果关系中满足了这六个特点,说明情感勒索已经发生了。

   2.了解勒索者与受害者的特征

勒索者往往有“挫折低耐受性”、“自我中心”等特点,很多勒索者曾经有过糟糕的经历,这使得他们内心非常脆弱敏感,并因此学会了通过“勒索”来满足需求。而受害者则拥有很多我们平常所认为的好特征,比如有善良、和平主 义,问题在于这些好品质在他们身上有些过度。

    3.掌握保护边界的方法

    在消耗型关系中,一个比较简单的技巧是为自己争取时间,如果勒索者提出的要求让你感到不舒服,你可以推迟答应对方的时间,从而为自己争取一些做出决定的时间,避免在压力下盲目做出决定。 

文章转自福建省心理学会

http://www.fujianpsy.com/xlyy_view.aspx?id=448

(责任编辑:心理学院2018级陈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