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风靡各大高校的夸夸群,被认为是“虚情假意彩虹屁”的聚居地,在“大众沙雕”的情境下,人们也不禁开始思考:这样浪费流量的“塑料夸夸情”,真的能给人带来幸福吗?来自Iowa State UniversityDr.Gentile告诉你,可以——但不是对被夸的人而言....

    最近,一场被媒体渲染为“世纪撕逼大战”的清华北大辩论比赛,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而他们辩论的标题,是“究竟是应该在喷喷群里“找骂”,认清自己?还是该在夸夸群里,得到赞许恢复信心?”317日晚,来自清华、北大两所学府的辩论队在清华大学此展开辩论,辩论现场引来大量学生围观,见证的不仅是清北的影响力,更是“夸夸群”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

    近日,“夸夸群”在国内多所高校风靡,只要有人在群内求夸奖,马上就会有各种夸赞向你袭来,让人目不暇接,甚至就连丢东西,分手由此,电商平台还产生了付费夸人的项目,不少商家甚至反映已经供不应求。然而,当“夸夸群”走出高校,走向商业与流量的时候,那些夸夸群中的“塑料夸夸情”不禁引起舆论的忧虑:这样的夸奖,真的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吗?来自Iowa State UniversityDr.Gentile告诉你,可以——但不是对被夸的人而言,而是对夸奖别人的人而言。

   实验研究者Gentile, D. A., Sweet, D. MHe, L.比较了三种提升情绪的策略:爱心、相互关联和在之前的社会研究中认为会引起负面情绪的社会比较策略。实验中,Dr.Gentile让实验的参与者在一处大楼里四处走走,用十二分钟分别尝试这三种策略。

    爱心策略是让参与者在走动的时候看着别人,然后想:“我希望这些人为他们成为他们自己而感到高兴。”心理学家鼓励参与者认真对待这个想法,真诚地对待他人。

    相互关联策略是让参与者在走动的时候看着别人,然后想象:“这个人和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并且想象这些人可能与自己分享的希望、抱负与感受。

    消极社会比较策略则是让参与者们想象将自己的生活与每一个遇到的人进行比较,可能生活的会更好,或者是生活得更不好。

    Dr.Gentile为了检验实际策略产生的效果,还设置了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参与者只被要求在行走过程中关注人们的外表、衣着风格等较为中性的部分。

    最后,参与者们填写调查问卷,测量他们在实验前后的焦虑、压力、同理心和幸福感水平。研究人员将这三组人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所有的三种情绪提升策略中,练习“爱心策略”的人有更加高水平的同理心,幸福感、更低水平的焦虑。衷心地祝福他人身体健康也能够提高参与者的关怀和联系他人的能力。相反,采取消极社会比较策略的参与者显示出更少的关心和同理心,且对情绪没有产生任何正面影响。

D   r.Gentitle认为,“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善意可以减少焦虑,增加幸福感和加强人际联系。这是个简单的策略,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1]而共同参与实验研究的Sweet也表示,“消极的社会比较是一种竞争心态...并不能说它没有好处,但是它会产生焦虑、压力与抑郁。”

    Dr.Gentitle还认为,这些发现对于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有一定的意义。“在社交媒体上不比较是不可能的。我们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对看到的东西产生嫉妒、愤怒或失望,这些情绪会降低我们的幸福感。”然而,“夸夸群”的出现却带给了互联网交流一股“清流”,人们并不倾向于去和他人比较,而是去夸奖他人,这不仅会给被夸奖者带来幸福感,也会给夸奖者带来幸福感。由此可见,人们热爱夸夸群,或许不止是喜欢被夸的感觉,也可能是喜欢上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

    但是,这样的夸奖是来自于“衷心地希望别人能够过得幸福”的心情,因此,要想在夸夸群里得到幸福,看来还得认认真真地发掘别人的优点,皮里阳秋的夸奖,看来除了浪费流量以外,对于夸的人和被夸的人,都起不到什么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1]Gentile, D. A., Sweet, D. M., & He, L. (2019). Caring for Others Cares for the Self: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Brief 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Loving-Kindness, and Interconnectedness Contemplation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14.

                                          

  文章转自福建省心理学会

http://www.fujianpsy.com/xlyy_view.aspx?id=434

   (责任编辑:心理学院2018级王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