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发挥青年力量,助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普及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织梦心途”社会实践队联合连江县大风车社工中心于7月29日在连江县塘里村委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心理科普与心理团辅活动。
上午,“织梦心途”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课在欢声笑语中拉开序幕。在课堂上,实践队成员郑爰彤通过色彩丰富的PPT展示、情绪电影片段播放和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小朋友们揭开了情绪的神秘面纱。
课上,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配合,踊跃发言,尝试着甄别、理解和控制情绪,努力做自己的“情绪小医生”。小朋友们还写下对自己和他人的祝福,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调节自我、帮助他人,把温暖与爱传递下去。
课间,实践队成员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完成了“击鼓传花”游戏,花束随着紧张刺激的鼓点在孩子们手中飞跃,孩子们也在游戏中慢慢熟络起来。
课后,实践队向小朋友们分发了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队员们对问卷问题逐一仔细解释,帮助孩子们更好理解,并和有需要的小朋友们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此外,队员们还向孩子们宣讲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
下午,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开展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主题团辅。队长施佳烨作为主教官,领导小朋友们分为六个小组,围绕“优点大爆炸”、“拥抱不完美”、“扭转不完美的人生故事”等六个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展开探索。
在活动中,小朋友们被鼓励挖掘并大声说出自己及同伴的优点,拿起画笔,尽情涂鸦,将自信与友爱传递。随着活动环节层层深入,小朋友们直面自己的小瑕疵,并开始积极正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自信,拥抱了温暖,接纳内心真实的自己。
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之中,孩子们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他们开始学会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并运用自身智慧找到自我调适的正确方法。同时,实践队员们也看到了孩子们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闪闪发光的淳朴善良天性。
此次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增长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为他们搭建了共同成长、互相帮助的平台,增强其自信,呵护其身心。家长和社工们也认为这样的活动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作用。此次和乡村孩子们的深入交流,也让实践队员真正意识到发挥青年自身力量投身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经历能够为孩子们点亮一盏明灯,为他们的童年增添色彩与温暖,指引他们勇敢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挑战,活出最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