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健康中有一半是心理健康,“体质曰健,心怡曰康”,身体好叫“健”,心理好叫“康”。但是如今,中小学或高校学生跳楼自杀等事件屡屡登上报刊,一次次向我们敲响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在这一个文化多元、内容多样、形势多变的时代,学生的心态很容易发生变化,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与过去的有所不同。

对于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的在校学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是高度关注、爱护关心和殷切期待的,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对外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几天后,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成立,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的发布。我有幸能够读到这本对于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有显著贡献的书。对于这本书,我想从实际、时效、实用三个方面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悟,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受。

一、结构清晰,从实际出发。

这本书采用“案例+原理+实操”的模式来探讨一个问题,多个问题凝成一个主题,六个主题最后组成了这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结构简单,清晰明了。当我看到书中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实在、好真实”。因为从书中所列举的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老师们对于如今各阶段的在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了解的。

从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等主题,到具体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与人交往时极度自我封闭”、“学生因校园欺凌出现心理异常”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大众经常能够从新闻当中得知的,有的是我之前在实习过程当中真的遇到过的,甚至有的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全都是近几年常见的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我就光是翻开目录,看到这每一个具体问题,就很想要知道作者编者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并且是如何去解决它的。

二、讲求时效,抓重点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其实写作的时间不长,在福建省教育厅的指导以及福建人民出版社的帮助下,很快就出版了。虽然没有“十年磨一剑”,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也说明内容比较贴近当前的中国社会现实情况,更接近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现实状况。其主要内容都是这几年最热门的、最常见、最频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我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这本书非常具有时效性。虽然这是由高校教师主编的一本书,但是我认为立足和侧重的不只是理论层面,这本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紧紧围绕着全国各阶段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家长们的需求。

疫情期间,不只是福建省,全国各地都对各年级各阶段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摸排,从中发现了包括学习焦虑、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在本书中都也都有提及到。目前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除,对于当前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学习问题或适应问题可以借着这本书进行及时辅导,也可以参照书中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对于后疫情时期可能会出现的其他问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心理课程教学和心理咨询。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这本书的发行对于更好处理这一特殊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和贡献。

三、涵盖多样,重实际运用。

既然是“指导手册”肯定要讲求实际应用,要能指导各方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汇集了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老师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相当多的经验和思考,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心理健康教育“工具书”。对于常见的叛逆、焦虑、学习等方面,这本书都做了很好的解释,解决了一线老师的各类问题。除了常见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各主题,从纵向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各阶段都有涉及。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针对某阶段某常见问题的案例、背后原理及操作指导都有很详细的介绍。简单来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都很清楚。这样不管是老师、家长甚至是学生,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问题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里面的方法也是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提供,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比如针对“学生晕考”这个主题,书中在分析了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几个因素后,从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操建议。对于学生,要建立正确的认知评价体系和提高积极性;对于家长,降低对孩子的期待,给予爱和支持;对于老师,要帮助学生调整认知、树立合理目标。对于不同类型的读者都能有所获益,都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每位读者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比如,教师在看这本书时也可以找到学生可利用的哪些资源,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帮助。

当然,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不可避免的第一时间先找了自己想看的问题,也就是自己身上也存在的心理困扰。我认真看了关于“学生上课害怕老师提问”这个问题的分析,感触颇深。我跟案例中的这个女孩子很像,上课一般不主动举手,如果被提问但是没有准备好的话,就特别害怕,平时总是把头压的很低,希望老师提问时不要看到我。通过书中老师们的原理分析,我了解到可能是因为自己曾经有过因为答非所问而被同学嘲笑的经历,所以就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继续往下看,我特别记住了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提问并不是为了让学生难堪”,老师们并不是故意针对某个人,而仅仅只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大家学习的程度而已。并且,如果答错了,即使是老师和同学并没有给予肯定和鼓励,我自己也可以给自己肯定和鼓励呀!我想,我站起来回答了问题,说明我很有勇气;我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表达,说明我有听课、有思考,只不过想的方向和老师想的有些偏差;经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我理解并改正了,说明我可以继续努力,以后还有进步的空间。并且,我答错了也是提醒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这可能也是帮了其他可能有同样困惑或者是思考,但是没有被老师提问的部分同学。所以,从上课回答问题这件事情来看,我帮助了老师和同学,也帮助了自己,这是一件并不完全坏的事情。看完这一篇的内容,确实缓和了我当众发言的紧张情绪。以后每次发言,我都想一想这篇的内容,相信自己一定能做一个勇敢发言的人。

国家多次发出“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号召,教育一直是也一直会是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的话题。社会高速发展变化,未成年人的心理难免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一些令人惋惜遗憾的事件时有发生、日渐突出,社会逐渐把目光由传统知识教育转移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今的学校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教育,同时也包含了对学生心理与思想健康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这本书有利于我们进行“心理育人”,更好结合育心与育德,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样有利于我们持续深入构建 “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有人说,失去了昨日的繁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又错过了今天的朝阳。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学生抓住繁星、看到朝阳,以心理上的健康促进身体上的健康,让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可以助力青年学生坚定理想、锻炼本领、展现担当,增强学生“心理力”!在这方教育的沃土之上,通过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必能开垦出心理健康的灿烂花园!


(供稿:心理健康教育 QSZ20200012 陈婧怡)